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招标 >

权益类公募积极备战下半年,AI、中特估热度未降,大消费或逆袭

2023-06-25 08:53:26    来源:腾讯网

红周刊丨张桔

不知不觉中,2023年上半年股市征战即将落幕,经济弱复苏格局下结构性市场缺乏系统性机会,惟独中特估和人工智能成为带队冲锋的主线,由此公募基金的行情也颇为分化,特别是重仓了AI产业链上公司的基金集体排名居前,排头兵已经达到85%一线,AI系基金能否下半年始终如一呢?

6月的第三周,在美国暂停6月加息和央行重磅降息的背景下,外资回流A股,内地二级市场的权重股开始有所表现,遥相呼应的是互联网科技龙头崛起带动恒生指数周线三连涨,内外环境的集体好转让投资者对接下来的经济刺激政策抱有更多期待,那么下半年市场的主线会有哪些变化?具备怎样风格的基金才会最终年终笑傲呢?


(资料图片)

展望下半年股市,深圳某头部基金公司权益基金经理表示,虽然上半年经济强势复苏没有如期而至,震荡三年股价未能持续反弹导致市场对经济复苏和消费前景产生一定担忧;但是从下半年来看,中国资产是处于相对低位的,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入场的好时机;同时不可否认中国经济正在复苏,产业升级正在路上,机会还是会比风险多;如果以十年为单位长度来考虑,股票资产就是最好的资产。

具体到看好的行业,人工智能依然是最被看好的领域。今年至今业绩出色的东吴基金经理刘元海指出,科技创新时代或将来临,A股市场可能迎来科技股时代。当前市场越来越认可AI人工智能技术或将迎来一场科技革命,有望给各行各业赋能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提高个人工作效率。近期发布的Vison Pro MR产品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融合的一款硬件产品,如果未来接入ChatGPT技术或许将产生许多超级场景应用,有望成为一款使用率较高的硬件产品。近期部分新能源汽车龙头也将大力推动汽车智能驾驶,汽车智能化有望是未来汽车厂商构建竞争壁垒的重要抓手,汽车智能化以及智能驾驶也有望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大趋势。

新基金发行回暖 明星产品打开申购

公募主动权益基金乐观情绪增多

上半场股市整体乏善可陈,从主动权益类基金生态的角度来看,基金的股票仓位相对理性、新发基金步履维艰、百亿以上顶流明星大多业绩不温不火,种种迹象显示公募基金处在冰点;好在6月以来,上述迹象逐步好转,这也预示着下半年公募基金的生态环境或将好转。

首先看主动型基金权益仓位,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6月16日最新仓位测算报告,本周,公募高仓位股票基金(包含Wind二级分类为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的所有初始份额基金)整体加仓0.35%,当前仓位90.68%。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上升0.20%,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上升0.39%,当前仓位分别为92.34%和90.26%。

其次是新基金发行回暖迹象显现,今年以来从新基金发行端来考虑,明显呈现出“股冷债热”的场景,尤其今年5月新发基金的数量已经创下了近5年以来的新低。但是物极必反,从内地行业25年的公募发展史来看,新基金发行“冰点”往往就是大盘见底的标志之一。

6月以来,新基金的发行逐渐有令人欣喜的苗头。诚然,在赚钱效应缺乏下,权益基金整体发行遇冷尚未扭转,Wind资讯统计表明,截至6月18日,6月首发并已成立的基金仅有7只,合计募资金额不足百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仅有2只,且均为指数型产品,共募资约3亿元。不过,几只颇受关注的头部公司或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却展露暖意。

例如本月初,泉果基金公告刚登峰跳槽后的首只产品募集成立,其首募规模达到了21.33亿元。本月中,工银瑞信基金公告由四大名将联手的新基工银领航三年成立,产品的净认购金额为17.85亿元。在基金投资者中,“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早已成为根深蒂固的共识,因此他们似乎也选择了一种相对保险系数更高的方式。此外,被动领域的一批央企指数ETF同样受到热捧。

再次是明星产品“择时”打开申购或者调高大额申购限额。根据《红周刊》利用Wind的不完全统计,近期包括杨金金、鲍无可、林英睿等名将都有在管产品或调高大额申购限额,或直接开闸大额申购。

而同样是泉果基金的名将,前度状元赵诣索性宣布恢复申购,并将大额申购限额调整为5万元,这也是该产品自2月9日暂停申购后首次打开申购。对此,他公开表示“权益市场筑底阶段,或是投资机遇来临之时。”

具体就下半年的投资思路,他明确指出了四大方向:“一是技术进步带来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应用;二是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定调下的国产替代、补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发动机、半导体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三是稳健增长、高股息率的企业;四是后疫情时代复苏的大消费行业。”其中暗含今年大红大紫的AI和中特估。

二级市场AI或迎新一轮浪潮

“数据要素”成必争之地

而2023年很有可能成为AI元年,其产业链上一众标的早已让股民或基民赚得盆满钵盈,下半年空间还会有多大呢?今年股票基金中暂时的领先者、招商基金文仲阳举例指出:“今年非常火热的AI大模型并没有非常持续的护城河,除通用和垂直领域的龙头公司外,其他公司都有大模型,拉不开差异化。对这些公司来讲,竞争并不体现在模型本身,而是体现在数据层面、算力层面,尤其是高门槛的私域数据。”

从AI产业链相关个股的走势来看,《红周刊》统计了Wind中的AIGC和AI算力两类细分,结果发现6月以来的走势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截至6月16日收盘,包括前期的大牛股万兴科技、寒武纪、海光信息等本月涨幅为负,相反云赛智能、开普云、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却凭借超过40%的涨幅高居前四位。

以其中排名第一的云赛智联为例,其就是属于数据要素这一细分的赛道之中。从一季报时基金的十大流通股股东来看,华夏核心科技六个月定开新近排在第六位,而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也是公司在科技领域颇具声望的“蚂蚁基金经理”周克平。实际上,数据领域恰好是我国在这场人工智能盛宴中少有的优势点之一,而隔三差五掀起风浪的“数据确权”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而开普云同样可以划入数据要素细分领域,不过其后的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基本可以归入到CPO(光通信)领域之中。平安基金基金经理薛冀颖指出:“A股光模块的公司,能对应到他们的利润上,接下来的利润增长比较确定,而且国内的光模块公司在国际上也非常具有竞争力,标的也比较稀缺,这块是值得配置的。借助与人工智能做出好的产品或者新的商业模式,对收入和利润的弹性可能比算力还要大,但是确定性可能没有算力那么高。”

至于谈到普遍被认同最为受益AI浪潮的算力领域时,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经理从产业角度分析:“第一阶段是产业链的初期,算力投入一定会形成算力通胀效应,这是基础设施阶段;而第二阶段则是硬件投资浪潮,由应用所带来的算力大幅度增加。长期来看,真正的基础设施跟应用对应产生的算力的关系可能是1:10,甚至1:100的关系,所以未来空间非常大。”

但从产业链中另一重要一极芯片赛道来看,多数板块内公司6月以来表现较为理性,而寒武纪这样前期的领头羊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调,是否预示着这一细分有可能结束反弹掉头向下呢?从《红周刊》采访了解到的情况,实际上由于存储芯片确定无疑地受益于人工智能浪潮,因此其带动整体芯片领域大概率向上走强。

其中江波龙是今年这一赛道上崛起的新贵,最新年内涨幅已经超过90%;从上市公司的一季报来看,易方达名将郑希所管的基金产品和头部公司中欧的产品均新进入前十。接受《红周刊》采访时,今年业绩出色的德邦基金基金经理雷涛表示:“半导体今年有三个核心驱动力,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周期拐点、国产替代和人工智能带来的算力需求。市场对这三个方向均没有演绎完全,我们觉得都还有机会。人工智能的底层基座就是半导体,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GPU的需求出现爆炸。除此以外,人工智能对于整个数据中心中数据处理的高性能、高速率提出新的要求。这对于整个半导体都是一个全新的需求,也势必会引起半导体技术的创新。往更远一些看,人工智能发展到个人智能助理的时候,又会进一步地拉动整个终端中对于智能计算的需求提升,也会进一步带动整个消费终端的更换需求,人工智能将会重新塑造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大部分信息产业。”

“半导体的周期不会是统一节奏地出现。我们预计在接下来的时间,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应的相关半导体品类的周期拐点会逐步地依次出现。如果从降息的背景去看,更多的流动性支持对于行情的演绎肯定是有利的,而暂停加息或者降息,对全球经济也是一个促进,也能够进一步地对半导体的需求产生边际的改善效果。”他进一步表示。

“最好的中特估”中药仍具上行空间

创新药、医疗器械有望急起直追

除人工智能领域外,今年二级市场另一条主线就是中特估了,这也让“高股息+低估值“的投资方法开始走红圈内。根据《红周刊》的不完全梳理,在内地的公募基金经理中,景顺长城的鲍无可是最为贴近践行这一理念的掌舵人,而他的一众基金今年涨幅都超过了10%,表现最好的一只超过了15%。实际上从他的重仓标的来看,年内表现最好的是两只出版传媒股和中石油,涨幅都在60%一线,这基本也是破茧而出中特估中的最好水平。

而实际上如果将中特估的范围扩大,今年这一领域最出乎意料的黑马非中药赛道莫属。截至6月19日收盘,作为两市中惟一的中药主题主动权益基金——前海开源中药研究精选年内涨幅约为14%,尤其反映长跑实力的年化收益已经超过了20%,在同类基金中进入到前十位。不过纵观它的十大重仓股,排在第一的达仁堂年内涨幅约为61%。

这还不是中药赛道的最高水平,目前医药主题基金中年内领先的红土创新医疗,组合的涨幅已经超过了30%,而业绩出色的背后之功还是中药细分的贡献,尤为惊艳的是太极集团迄今年内涨幅已经实现翻番。但是2023年下半年,这样的情形是否会改变呢?

对此,鹏华基金基金经理张羽翔指出:“基药的第六次调整,理顺未来中药行业的投资逻辑。中药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量增周期,其中基药目录调整有望成为行业量增的重点催化。中成药调入基药目录数量有望增加。我国共制定过5次基药目录,通过梳理过去基药目录品种数量,当前中成药品种数量为268个,中药占比提升至39%。”

“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有多省出台政策将配方颗粒纳入省级医保支付范围,并参照乙类管理。随着纳入医保的省份增加,有望提高终端产品销量。此外,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中药饮片仍然可以按照25%加成销售,以及各地将中药饮片纳入中治率考核等政策,将有利于推动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快速发展,我们看好未来中药配方颗粒放量的逻辑。”他进一步阐述看多的理由。

而下半年对医药而言,最大的看点还是在于中药的一花独放能否扩散至整个行业?综合《红周刊》的采访来看,这样的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概率不小。首先从医药板块个股来看,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表明,6月以来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了达仁堂、康缘药业等中药板块标的,这其中不排除有涨多回调的因素;而相对排名居前的个股包括了润达医疗、卫光生物、兴齐眼药、华东医药、上海莱士等等,相对涉及了医药行业中的多个细分领域,而《红周刊》今年专访过的公募名将王园园,近期就调研了上海莱士。

而相对更被看好的还是创新药,张淼强调:“从产业周期的角度,过去5年表现最好的都是CXO板块,其下游就是服务创新药的公司,创新药研发的周期比较长,一般是5-10年或者7-10年。如果从产业发展周期的角度,创新药也即将进入开花结果的阶段。如果从长期的角度,创新药应该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从短期的角度来看,2024、2025年应该陆续进入到创新药大品种扩批的阶段,实际上是有业绩支撑的,这个板块应该值得高度重视。”

知名医药基金经理金笑非举例表示:“国家多次发文在医保层面明确不支持同质化扎堆的创新药进行竞争。原来需要上量的时候,PD-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靶点,一批就批了九家公司。随着产业不断升级,EGFR作为肺癌一个最大的细分靶点却只批了三家公司,其中第一家是外资,可以认为后面批的两家国产公司对外资的替代非常顺利。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一套竞价体系,原来九个人后来三个人参与竞价,出来的价格也比原来的溢价更高。所以,医保通过卡住供给,从而提升了存量利润。这是对于进口替代的变化以及产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扶持。其次,中国的创新药已经通过前期长期的产业迭代和升级,到达产品力兑现的爆发点。今年我们就会看到非常优质的公司出海成功,可能会卖到很大体量,比如10亿美元。所以,这是从无到有出海的关键时间点,对于这种出海的优质公司,医保定价策略也非常愿意给高溢价,为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和研发投资提供很丰厚的利润支持。”

同时,后疫情时代医药板块中有一细分快马加鞭提速在二级市场表演,那就是医疗器械赛道。一方面,随着6月初西山科技高调登陆科创板,年内发行价超百元的五只新股中,这一赛道公司占据两席。再将统计时间点拉长到2022年, 去年全年有16家医疗器械公司登陆二级市场;另一方面,在院内严肃医疗顺利回归的背景下,老的上市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鱼跃医疗年内涨幅至今已经超过10%。

就医药器械来说,有卖方机构近期发报告指出:当前,医疗器械高端领域主要为进口品牌占据,国产化率较低,因此加速国产替代、实现自主可控,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长期发展的主旋律,预计在未来5年~10年,国产器械产品将持续在影像设备、高值耗材、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等各个细分领域提升市场份额。

综合《红周刊》的采访,如果将该领域再往下拆细一层,实际上当前人工智能浪潮下手术机器人的前景更被看高一线。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202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从0.9亿美元增长至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5%,其未来能很好展示医疗器械领域硬核“黑科技”。有公募医药基金经理表示,他在努力寻找这一领域左侧布局的机会。而他们所关注的目光不仅局限在内地,也包括港股中对应的标的,比如商汤。

大消费整体复苏等待信号

啤酒被重点看好 养殖或有意外之喜

相比起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偏科技To B的领域,今年开年强势表现后后劲不足的大消费至少上半场让人失望了。从表面看的原因林林总总,实际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经济复苏并非一蹴而就,过程波折下居民消费能力彰显不足。但经济复苏的方向确定无疑,潜在的刺激政策蒙着一层面纱,此时布局或输时间但一定不输价值。

而倘若观察大消费中的旗帜食品饮料赛道,似乎当前时点乐观的情绪尚且不多。比如公认的三大白酒龙头,三家公司年内几乎都处于不涨不跌的基准水平。相对而言,啤酒板块两极分化较为明显,燕京与珠江年内的表现远远强过青岛和重庆。此外,内地上市的乳制品、小食品龙头基本不温不火。或许此前坊间乐观高估了消费场景恢复的刺激作用,或许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对于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的担忧导致的防御性储蓄,好在近期无论是降低利率、还是出台消费刺激政策,甚至于发放消费补贴,旨在减缓这种焦虑情绪。

在书面回复《红周刊》采访时,张羽翔指出:“食品饮料板块中,我们更看好啤酒板块。今年是啤酒板块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原材料价格下降对于啤酒企业的经营压力得到了缓解,2023年易拉罐和纸箱价格走弱,包材压力趋缓,有望逐季兑现到啤酒公司报表端。进口大麦价格目前已出现小幅环比回落的趋势,同比涨幅明显收窄,成本端压力有望迎来改善,需求端得到恢复,2022年我国现饮渠道受疫情影响明显,中高端餐饮和娱乐渠道的门店数量和同店均承受较大压力。在疫情强反复期间,我国啤酒龙头的产品结构和均价也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023年大众消费率先复苏,高端消费有望随后回暖。全面复苏背景下,看好现饮渠道修复带来的啤酒结构和均价改善。我们更看好啤酒企业的产品结构的调整,啤酒高端化带动的吨酒价的提升,未来吨价提升成本下降,啤酒业绩盈利弹性较大。”

而自下而上审视细分赛道来看,畜牧养殖领域目前正逐渐成为偏爱消费的基金经理开始关注的方向。Wind资讯数据表明,在6月以来的调研纪要中,首先是中欧基金的名将周蔚文独自调研了牧原股份。

从调研记录来看,他对于公司在成本端的控制似乎格外关注。比如在回答他关于今年资本开支计划时,公司方面表示:“公司将合理规划各项资本开支,预计今年全年资本开支在100亿元左右。其中屠宰厂建设支出预计在10亿元-15亿元左右,固定资产维护、维修及升级改造费用预计20亿元-30亿元,剩余部分为养殖产能建设,具体资本开支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而在回答公司当前主要的生产指标情况和养殖完全生产成本时,公司方指出:“现阶段,公司完全成本已下降至14.9元/kg左右。完全成本下降中,生产成绩提升贡献0.2元/kg左右,料价下降贡献0.1元/kg左右,期间费用下降贡献0.1元/kg左右。近一年以来,公司在生猪健康管理、疫病净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猪养殖生产成绩明显改善。根据当前的原材料价格及养殖成绩持续改善趋势,公司预计下半年,养殖完全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无独有偶,工银瑞信的名将何肖颉也调研了另一家畜牧养殖龙头温氏股份。其调研记录也传来亮点:“5月末,公司能繁母猪超145万头,后备母猪约60万头。后续公司将加快后备母猪进场,增加能繁母猪数量,重点加快增加南方优势区域的能繁母猪数量,努力达到年底能繁母猪的存栏目标,为实现未来出栏规划提前做好准备。”

整体来看,平安基金经理丁琳指出:“今年无论是泛消费领域看医疗保健、医疗健康以及服装、黄金珠宝这些领域,其实涨幅也比较可观,所以即使在整个的消费宏观beta比较弱的情况下,还是能够在整个泛消费领域找到一些结构性的机会的。”

“我相信下一阶段我们可以关注一些中国消费品公司出海,过去大家关注的可能都是中国制造出海,下一阶段我们可以寻找一些中国消费品出海的公司,这个也是我觉得在中长期维度比较看好的方向。”她同时强调。

除去上述领域外,笔者注意到万德军工指数出现久违的异动,其已经连续两周收阳,尤其6月20日中国船舶盘中一度涨停引来各方关注目光。对此,华夏基金专攻军工板块的基金经理万方方指出:“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看,军工板块竞争格局处于开放增长状态,一些航空领域如航空发动机、航空装备的龙头公司,具备高壁垒的竞争格局,一是需求稳健增长,二是军工产业一体化的模式,使公司具备快速扩张产品线的潜力。同时,我国未来军品采购的重点是先进装备和信息化装备为主,这有利于一些新材料、先进电子装备等行业的渗透率的快速提高。综上,行业开始出现赛道和企业资产维度的分化。”

“按照竞争壁垒与格局的稳定性排序:我们重点关注航空发动机、导弹装备等,其次航空装备、国防信息化、地面兵器&其他航天装备。另外,船舶制造领域,尤其是围绕中特估的中国船舶等,今年刚刚开启了行业大周期的景气上升阶段。”他同时强调。

(本文已刊发于6月24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或转债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关键词:

相关阅读